中新网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20日从北京市气象局获悉,受高空槽和西南暖湿气流影响,20日后半夜至22日白天北京市预计有大雨,西部、北部山前及南部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北京市气象台已于20日15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21日早晨至中午预计为明显降雨阶段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玮表示,本次降雨预计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预计20日后半夜开始北京市自西南向东北出现雷阵雨天气,21日早晨至中午为明显降雨阶段,21日下午降雨趋于平缓,22日傍晚降雨过程结束。
前期对流性预计较强,局地雨强较大,后期雨势平缓。预计20日后半夜至21日上午对流性较强,以短时强降水为主,伴有雷电和局地7级左右短时大风。21日下午至22日白天雨势较平缓。
地形影响明显,山前雨量预计较大。受地形影响,预计山前地区降雨相对明显,西部、北部山前及南部地区可达暴雨,个别地区大暴雨。
赵玮说,此次过程主要受高空槽和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有充足的水汽条件,同时配合系统和地形动力抬升,造成全市性降雨过程。影响此次强降雨的高空槽移速和位置仍可能出现调整,北京市气象台将密切监视天气,加强天气形势过程研判,及时更新发布最新预报预警信息。
请勿前往山区危险地带、河道等隐患区域活动
气象部门提示,强降雨将导致路面湿滑、能见度下降、低洼路段积水,对交通出行尤其是周五早晚高峰有较大影响,请民众提前安排好出行,低洼路段尽量不要涉水行车。降水期间部分地区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请民众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在高大建筑物、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及大树下方停留。
同时,强降雨导致城市内涝风险较大,地下停车场、地铁站厅、老旧城区街道、部分施工工地容易产生积水现象,对交通、排水、电力等城市安全运行保障及快递物流等行业都将带来不利影响,请相关部门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注意防范山区强降雨可能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及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请民众尽量不要前往山区危险地带、河道、地质灾害隐患区域活动。(完) 【编辑:李岩】
中新网上海7月20日电 (记者 陈静)危重症救治是守护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多脏器累及的风湿病患者尤为重要。
记者20日走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下称:仁济医院)了解到,该院风湿科探索组建了风湿危重症监护单元,集成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的生命支持技术和前沿的免疫靶向诊疗手段,对患者开展快速、有效救治。
仁济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王晓栋当日接受采访时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介绍,患者可能因疾病活动或免疫抑制治疗而出现危及生命的脏器功能异常,严重者需要入住重症ICU,有较高死亡率。为此,仁济医院南院区急诊率先开通急诊——风湿绿色通道,实现快速转运,使患者在就医的第一时间就能得到风湿科团队及时高效的治疗。去年,这条抢救生命线再次升级,该院风湿科致力打造“风湿病重症中心”“疑难会诊中心”和“多学科诊治中心”,开展多维度救治。
生命急救线打通后,很多病人重燃了生的希望。据了解,风湿危重症监护单元启动一年来,收治的患者主要为系统性风湿病多脏器累及患者和脏器衰竭患者,比如:狼疮血栓微血管病、神经精神狼疮、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患者,系统性硬化症肾危象等危重症患者。
在采访中,王晓栋分享了一位病患的救治过程。这名67岁女性,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突发高热和呼吸困难。王晓栋坦言,这是最危急的一类风湿重症患者,急诊——风湿绿色通道快速开启,患者立即被送入风湿危重症监护单元。呼吸支持、明确病原、积极抗感染、原发病治疗……一系列急救措施第一时间全部用上,但是由于病情太重,患者又出现了心功能不全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状况。
此时,王晓栋立刻启动重症患者SOS多学科救治流程,急诊团队和ECMO(体外膜氧合器)团队经过1个小时的紧张操作,患者氧饱和度改善了,生命体征一点点平稳下来。在此后的日子里,仁济风湿和急诊重症团队接力作战。经过8个日夜的努力,ECMO成功撤机,呼吸机撤机……患者逐渐好转,目前已经转入风湿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医院方面表示,将不断开展快速响应、学科合作、高级救援,持续升级打造重症风湿抢救生命线,助力更多重症患者康复。(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