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汉7月20日电 (武一力 张文婧)2023广河学生武汉研学活动暨第七届“台湾青年看武汉 魅力江城随手拍”活动20日在位于武汉的辛亥革命博物院开营,来自两岸的60位青年共同参与,包括甘肃广河县少数民族学生、台湾自媒体人以及在鄂台生、富邦华一银行武汉分行实习生等。
本次活动以“青春同心 筑梦未来”为主题,以青年视角以及新媒体手段,让两岸青年近距离、深层次、多角度感受武汉这座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澎湃的经济活力、强劲的发展势头及两岸融合发展前景。
来自台湾屏东的邱庆龄来大陆就业、创业已有十年,并在大陆成家立业。“第一次来武汉,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社会经济非常繁荣,就像台湾西门町。这次活动拉近了两岸青年的距离,让我们台青更加融入大陆的生活。有机会,我一定会带台湾的亲朋好友来武汉走一走、玩一玩。”他说。
台北女孩张婉柔在上海从事自媒体工作。她表示,黄鹤楼是她从小在诗词里读到过的地标建筑,一直想要亲自登楼远眺长江,用镜头记录武汉的历史文化和武汉人的热情豪爽。
在此次七天六夜的活动中,两岸青年将登黄鹤楼,眺望武汉三镇风光;探访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开启红色之旅;走进湖北省博物馆,感受荆楚文化的厚重魅力;参观武汉市档案馆《英雄战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专题展陈》,感悟武汉敢为人先的澎湃力量和英勇魄力。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共广河县委、广河县人民政府、武汉台资企业协会主办。(完) 【编辑:李岩】
中新网合肥7月20日电 (记者 吴兰)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近日揭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位教授获奖。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截至目前,该校已有15位教授荣获“科学探索奖”,位居全国高校第三。
7月17日,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彭新华教授荣获“数学物理学”奖项;曾杰教授荣获“化学新材料”奖项;刘诚教授荣获“能源环境”奖项;石发展教授、张强教授荣获“前沿交叉”奖项。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由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携手杨振宁、潘建伟、施一公、饶毅等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作为一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科学探索奖”秉承“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地探索科学“无人区”。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十个领域,每年遴选不超过50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并可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
彭新华教授一直致力于自旋体系量子信息处理的实验研究,在量子算法、量子模拟,量子控制,量子精密测量等重要课题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对推动学科领域发展有实质性贡献的研究成果。
曾杰教授长期致力于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技术的研究,开辟出“无机催化-生物催化杂合”系统,实现以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脂肪酸,提出动态限域稳定的“纳米岛”型催化剂设计思路。
刘诚教授致力于发展我国自主可控的污染/温室气体国产超光谱立体遥感技术,在卫星载荷关键部件遭国际禁运的不利条件下,实现首个国产紫外可见超光谱卫星观测精度达到欧美同类最先进卫星的同等水平。
石发展教授长期聚焦单自旋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发展微纳尺度磁共振谱学和成像方法技术,推进其在物理、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张强教授长期从事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实验研究,实现测量器件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创下并持续刷新量子密钥分发传输距离的世界纪录,解决了量子通信中的现实安全性和长距离传输难题,为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奠定技术基础等。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