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张掖7月20日电(诸葛瑞鑫)炎炎夏日,各地风光美景如画,苍茫河西,饮马祁连,山丹马场的生态画卷缓缓展开。
近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举办的“走进新国企,共建生态文明”活动,走进了张掖市山丹县的山丹马场。
山丹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总面积329.36万亩。在这里,中新网记者看到一望无际的杂草和无边的燕麦草,花海般的油菜花,但却看不到满山坡的牛羊马。
山丹马场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钱述华对中新网记者解释,“马场的载畜量有严格要求,一只羊需要18.53亩草地喂养,也就是1个羊单位,一头牛需要4个羊单位的草地面积,而一匹马则需要5个羊单位的草地面积。”
据介绍,目前在草原总面积188.19万亩的山丹,共养了700多匹马、9000多头牛、12400多头羊和600多头驴。通过落实减畜畜牧措施,实施生态建设项目,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治理,这也让岩羊、马鹿、狍鹿、藏狐、狼、金雕等许多不常见的野生动物种群频频现身山丹马场草原。
山丹马场当前聚力发展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规模种植业、特色养殖业、高原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责主业的“四大产业”,产值比重为76%的种植业依旧是山丹马场的支柱产业。据山丹马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永军介绍,2022年山丹马场实现营业收入5.89亿元,净利润1.29亿元的建场以来最佳成绩。
山丹马场围绕“新发展”理念,将原有单一的油菜籽、啤酒大麦、青稞“老三样”种植模式,调整成以青割燕麦草、脱毒马铃薯种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低耗水且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为种植业结构新亮点。大力推广应用免耕播种、无人机灭草、拖拉机北斗导航定位等农艺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自主繁育的脱毒马铃薯品种培优工作,提高种植业产量和收益。
随着生态环境和林草资源的有效保护,水源涵养功能持续提升,辖区内林草植被盖度达到85.36%,可食牧草比例提高到96%。“现在马场有两个发展目标,一是努力实现农牧业向中高端产业链转移,二是新产业向山下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努力争做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王永军说。(完) 【编辑:李岩】
中新网7月20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据气象部门预报,7月20至23日,华北东部有中到大雨,北京西南部、河北中部沿山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累积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80~150毫米。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针对近期京津冀地区强降雨过程防范应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应急管理部副部长、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20日主持召开国家防总办公室防汛专题会商调度,与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会商,点对点调度北京、天津、河北等重点省份,督促指导各地落实各项责任措施。国家防总于7月20日16时针对北京、天津、河北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京津冀协助指导地方做好防汛工作。
国家防总要求压紧压实各级防汛责任,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发展变化,加强多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加强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库安全度汛、城市内涝等薄弱环节,全力做好风险隐患点巡查防守,督促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及时果断采取关停管控和人员避险转移等措施,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要求响应期间加强信息报送,重要情况按规定及时报告。
此外,未来三天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一带仍有降雨过程,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向安徽、湖北、重庆等省份发出做好近期强降雨过程防范应对的工作提示,督促各地落实本轮降雨各项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