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伦贝尔7月20日电 题:内蒙古林区理发师与植物人母亲的3000多个日夜
每隔一个半小时翻一次身,每隔3小时用鼻饲管注射一次流食,每隔4小时换一次尿垫,每隔8小时喂一次药……这是王善春10年来照顾84岁植物人母亲的“每日必修课”。
每天夜里睡眠不足6小时,早晨要如约去店里开门,今年49岁的王善春是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腹地根河市的一名理发师,进入夏季,他每天的“课程”要加课时:“平均每天为母亲清洗5次身子,带她出门晒一次太阳。”
图为王善春悉心照顾卧病在床的植物人母亲。 王伟 摄
10年来,王善春倾注全身心的爱,悉心照顾卧病在床的植物人母亲,每天重复着按摩、翻身、喂饭、喂水等一整套护理程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在王善春的记忆里,母亲是个传统的家庭妇女,干家务、养育子女,点着煤油灯给孩子们讲故事……
图为王善春打算将母亲抱到客厅晒太阳。 王伟 摄
“虽然很普通,但她在我心里一直很伟大。”正是由于从小心疼母亲,王善春5岁起就帮着母亲照顾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
“那时母亲就有头晕的毛病,每次发病她就会说‘妈妈躺一会儿就好了’。”王善春回忆,生活在林区,家庭并不富裕,勤俭持家的母亲不愿多花钱治病,一拖就是十几年。
“50岁时母亲被诊断为脑梗塞,医生告诉我们,是高血压引起的病症。”2008年,王善春的父亲去世,母亲伤心过度导致脑梗复发病情加重,治疗几年都不见好转。
2014年,王善春的母亲由于大面积脑梗导致无法进食,经过半个月的治疗,被确定为植物人状态。“我要求大夫给母亲下了胃管,把母亲接回家。”
王善春心中一直坚定,不管未来多么艰难,都不会放弃对母亲的照顾。
图为王善春陪伴卧病在床的植物人母亲。 王伟 摄
然而,照顾植物人病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最怕的是母亲犯病时浑身冒汗,喊个不停,我就用来回翻身减轻母亲的痛苦,几分钟翻一次身,直到她睡着。”
王善春说,不管怎么样,都一点点挺过来了。“结婚前,我就一边为顾客理发一边照顾母亲,有时理到一半,就要去屋里给母亲喂水、翻身。时间久了,店里的客人居然习惯了。”
图为王善春在理发店内为顾客理发。 王伟 摄
“结婚后,妻子和我两班倒,在哈尔滨工作的弟弟也会趁休假回来照顾母亲。”令王善春欣慰的是,通过他们耐心地照料和护理,母亲的病情有所缓解,“从一小时翻几次身,现在一晚翻几次身,病情比较稳定,也有了表情。”
如今,王善春仍习惯陪伴在母亲床边入睡。“记得有一次深夜我给母亲翻身翻累了,便趴在床边睡着了,天亮我睁眼时母亲已经醒来,她对着我露出了笑容,看着妈妈的笑,仿佛又回到儿时与她相伴的日子。”
图为王善春在家中为母亲清洗、晾晒衣物。 王伟 摄
现在,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王善春理发店的生意也不错,很多客人慕名从很远的地方来找他理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王善春咯咯笑道。(完)
中新网杭州7月20日电(郭其钰 鲍梦妮)“这次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赴浙江调研,要深入了解‘八八战略’‘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的丰富内涵和生动实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副主任委员,全国台联会长郑建闽在来浙江专题调研活动中说。
7月18日至20日,台湾省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走进浙江杭州、嘉兴等地。此次浙江之行,也是台湾省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以来首次集体调研活动。
7月18日,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在浙江调研召开座谈会。李思凡 摄
浙江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连,一直以来都是两岸合作最密切的地区之一。多年来,浙江始终坚持推动浙台两地优势互补、务实合作、融合发展。
今年6月,浙江13个省级部门共同研究制订《浙江省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促进浙台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措施秉持‘两岸一家亲’‘在浙台商就是浙商’理念,充分发挥浙江独特优势,着力完善增进台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政策。”浙江省台办负责人表示。
位于杭州富阳的“公望两岸圆缘园”自2022年成立以来,集聚了一批优秀台青来此栖身创业。
“园区二期集文化创意、亲子互动、户外研学、露营民宿等于一体,将引入10余个相关项目,台商投资额约2600万元。”“公望两岸圆缘园”负责人介绍。
7月18日,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参访“公望两岸圆缘园”。鲍梦妮 摄
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台联会长曾力群了解“公望两岸圆缘园”为台青就业创业提供的机遇和政策支持后,认为这里既能为两岸同胞“圆”同一个梦,也展现出两岸同根同种的“缘”。
“‘公望两岸圆缘园’不断吸引台青来到这里、留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曾力群说。
“浙江能够持续贯彻落实‘东引台资’战略,全力推动各项惠台措施落地,不断增强台胞对中华民族和两岸同根同源的认同感,对此我们由衷敬佩。”郑建闽表示。(完)